-
中棉所解析高温胁迫下DNA甲基化调控棉花育性的潜在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邢朝柱研究员团队发布了棉花花药的单碱基分辨率甲基化图谱,并初步探究了高温胁迫下DNA甲基化调控棉花育性的潜在机制。该研究对进一步揭示高温胁迫导致棉花花药不育的表观调控机制以及创制耐高温棉花恢复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权威期刊《实验植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改进纤维品质及增强抗逆性。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CMS-D2)“三系”配套制种不仅可以省去人工去雄,而且大面积制种时省工省时、操作简便,同时可有效提高杂交制种纯度日期:2019-11-05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602)
-
中棉所李付广团队揭示棉花间接防御害虫性状关键调控基因及作用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在棉花间接防御害虫的遗传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亚洲棉中无蜜腺性状在中国的传播演化过程中受到强烈的选择作用,揭示了蜜腺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并构建蜜腺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网络,为研究植物—动物互作和利用蜜腺性状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棉花花外蜜腺的遗传进化分析(Genetic and Evolution Analysis of Extrafloral in Cotton)”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花外蜜腺分布十分广泛,在被子植物100多个科中都有报道,日期:2020-02-26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474)
-
中棉所揭示亚洲棉光籽性状遗传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河南大学开展了亚洲棉光籽(无短绒)性状基因定位以及遗传机制研究,揭示了亚洲棉光籽性状相关基因GaFZ及其上游的非编码片段在棉花短绒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对培育环境友好型棉花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以“A large-fragment insertion activates gene GaFZ (Ga08G0121),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uzz and trichome reduction in cotton (Gossypium arboreum)”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日期:2020-12-30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505)
-
中棉所发现棉蚜茧蜂能够调控棉蚜共生菌的组成和丰度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通过分析棉蚜-棉蚜茧蜂微生物组成和变化,发现寄生蜂可能通过共享或改变寄主共生菌来适应和调节寄主环境。该研究对揭示共生菌-寄生蜂-寄主昆虫的协同进化,制定棉蚜新型防控策略和开展生物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25日发表在农林科学领域一区顶级(Top)期刊《害虫管理科学(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上。 棉蚜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常见害虫,会导致棉花叶片变黄、皱缩、生长缓慢,以至植株死亡。近年来,随着大量使用农药等不利因素,导致棉蚜自身抗性越来越高,抗性背景复杂。寄生蜂是华北棉田棉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田日期:2021-02-26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566)
-
中棉所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 ——率先揭示栽培陆地棉地理分化和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组学基础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研究员团队主导完成了“栽培陆地棉地理分化和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远缘杂交对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关键分子证据,证实了远缘杂交在棉花育种中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深入解析陆地棉的适应性演化和提升棉花纤维品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genomic basis of ge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and fiber improvement in cultivated cotton”为题于2021年4月1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陆地棉纤维品质形成日期:2021-04-16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807)
-
中棉所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揭示GhPAS1基因影响棉花株型的分子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鉴定了新的调控棉花株型结构的基因GhPAS1,阐明了GhPAS1通过正向响应油菜素内脂(BR)信号调控棉花株型发育的生物学功能,为创制适宜于机械化采收的棉花品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结果以“The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GhPAS1 mediates BR signaling to regulate plant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in cotton”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作物杂志(The Crop Journal)》(IF=3.395,Q1)上。日期:2021-06-01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565)
-
中棉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率先揭示棉花着丝粒进化与抗逆性状分化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开展了棉花着丝粒的进化研究,开发出鉴定着丝粒的新方法,阐明了棉花着丝粒的快速进化机制,揭示了姊妹种抗逆性状分化的分子机制,为棉花的进化和抗逆遗传改良提供了资源。相关研究成果以“Cotton D genome assemblies built with long-read data unveil mechanisms of centromere evolution and stress tolerance divergence”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BMC生物学(BMC Biology)》上(IF=6.765)。 着丝粒是连接一对日期:2021-06-06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416)
-
中棉所杜雄明研究员团队率先揭示古老棉种蓬蓬棉的基因组分化特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研究员团队利用遗传学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一种在我国南方的多个海岛生长了数百年的陆地棉多年生半野生棉——蓬蓬棉(G. hirsutum purpurascens),揭示了其进化地位,为拓宽陆地棉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Genomic insight into the divergence and adaptive potential of a forgotten landrace G. hirsutum L. purpurascens”为题于2021年5月31日发表在《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杂志(Journal日期:2021-06-08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321)
-
中棉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揭示BIN2基因调控棉花黄萎病分子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通过筛选棉花抗病相关基因,发现油菜素内酯通路中重要的蛋白激酶BIN2具有负调控棉花抗黄萎病的功能,为创制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BIN2 negatively regulates plant defense against Verticillium dahliae in Arabidopsis and cotton”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 8.154,Q1)上。 近年来的遗传证据表明,茉莉酸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是植物对黄萎病日期:2021-06-17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2555)
-
中棉所叶武威研究员团队揭示褪黑素增强棉花耐盐性的分子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叶武威研究员团队通过沉默陆地棉褪黑素合成基因和外源褪黑素的应用,研究了褪黑素在棉花耐盐性中的作用,揭示了褪黑素增强棉花耐盐性的分子机制,为理解褪黑素提高棉花抗逆性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相关研究结果以“Melatonin Improves Cotton Salt Tolerance by Regulating ROS Scavenging System and Ca2+ Signal Transdu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最新IF=5.735)上。 褪黑素是一种生长调节日期:2021-07-02 发布者:国家棉花联盟 阅读(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