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发布了最新版《国际生产成本比较报告》(IPCC),聚焦2023年的数据。这项全面研究对初级纺织价值链各环节的制造成本进行了基准分析,并详细拆解了各生产阶段的主要成本构成要素。报告新增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相关数据,并对所有分析的纺织产品进行了更全面的碳足迹评估。
报告继续对纺纱、加弹、机织、针织和整理等环节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了成本因素、制造费用和总生产成本。 例如,2023年采用连续平幅工艺生产1米棉织物的平均成本为0.94美元(见图1,不含原材料,孟加拉国最低,为0.70美元,意大利最高,为1.54美元)。生产这1米成品织物所需纺纱成本为0.31美元/米(孟加拉国:0.23美元/米,意大利:0.54美元/米),用该纱线进行机织,平均每米织物生产成本增加了0.25美元(巴基斯坦:0.14美元/米,意大利:0.41美元/米),最后,对这1米机织物进行整理,整理成本增加0.38美元/米(孟加拉国:0.30美元/米,意大利:0.58美元/米)。 图一:每米棉织物生产总成本(不含原材料)
该报告还显示,在同样的可控条件下,2023年纺制1公斤NE/30环锭纱的平均成本为1.63美元/公斤,各地区存在差异——越南的成本为1.19美元/公斤,而意大利以2.85美元/公斤位居榜首(见图2)。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最高,为0.97美元/公斤,其次是美国(0.69美元/公斤)和韩国(0.54美元/公斤)。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中,印度尼西亚为0.07美元/公斤,埃及为0.03美元/公斤,孟加拉国最低,仅为0.02美元/公斤。中美洲、意大利和墨西哥的电力成本较高(分别为0.58美元/公斤、0.48美元/公斤和0.42美元/公斤),而巴基斯坦(0.13美元/公斤)和埃及(0.12美元/公斤)的电力成本低于0.20美元/公斤。 采用连续平幅(COW)工艺进行整理的机织物的碳足迹分析还显示,各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能源效率、生产技术和能源来源方面的不同(见图3)。在所有参与研究的国家中,印度的碳排放量最高,超过12.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纺织品,主要来自纺纱(4.4千克)和机织(4.3千克)阶段。中国的碳排放量也较高,尤其是在整理阶段(3.9千克),凸显了下游加工的能源需求。相比之下,巴西的碳足迹最低,每公斤纺织品不到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这得益于其低排放的纺纱和机织工艺,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组合利用。美国和意大利在生产早期阶段也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排放量,这反映了其先进的工艺效率。新纳入比较的乌兹别克斯坦,各环节的排放量均处于中等水平,显示出按照全球最佳实践进行改进的潜力。这些研究结果凸显了能源来源和工艺优化在降低纺织生产环境影响方面的关键作用。 图三:每公斤棉织物生产碳足迹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招商崖州湾自贸中心A座12层1205室
电话:13823224471 传真:
邮箱:china_ccia@163.com 网址:http://www.cotton-ccia.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