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发表署名文章,总结回顾十年来纺织行业创造的非凡业绩,号召全体纺织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为创造锦绣事业再立新功。
非凡十年书写盛世华章
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江山披锦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纺织行业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频共振,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历史前进的大势中前进。
十年来,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聚焦“科技、时尚、绿色”,行业加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绿色发展跃上新台阶,《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设定的目标基本达成。中国工程院研究表明,纺织行业是我国制造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五个行业之一。
十年来,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稳步提升,产业规模优势、体系优势不断强化。行业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纤维加工总量从2012年的4540万吨提升到2021年的超过60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50%以上;化纤产量从2012年的3837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6709万吨,占世界比重的70%以上。中国纺织一骑绝尘,屹立于世界产业之巅。
一丝一缕,彰显韧性;一丝一缕,承载民生;一丝一缕,连接全球。这十年,中国纺织行业以高质量的发展、历史性的成就,树立起“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的产业形象,构筑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的产业定位,勾勒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的产业愿景。
山河披锦绣,盛世写华章。十年砥砺,十年奋进,十年跨越,中国纺织行业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经得住检验的答卷。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
纺织行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经贸关系的深刻演变,面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显著变化,行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系统推进,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补短板、锻长板、筑底板,产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能力稳步提升。化纤、面料自给率超过95%,纱线自给率超过90%,装备自给率超过80%;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的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纺织配套自给能力在我国工业体系中位居前列。衣着用、家用及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调整为2020年的40:27:33。我国已成为纤维生产品种覆盖面最广的国家,高性能纤维总产能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协同,产业生态更加稳定健壮。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约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12年至2022年9月,纺织行业共99家企业在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超过此前20年之和。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大量涌现。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和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中,分别有6家、2家涉纺企业入选。
新冠肺炎疫情是发展成效的试金石。疫情之下的关键时刻,纺织行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物资的及时充分供给,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贡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行业在多重目标间寻求平衡与最优解。202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749.4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2676.8亿元,同比增长25.4%;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
行业在稳定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创造就业空间、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压舱石。
二、推进共同富裕,
纺织行业是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
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行业的十年跨度里,体现着“衣被天下”的民生温度,体现着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
这十年纺织工业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服务人民美好生活、践行强国富民使命的过程。 从满足物质需要到满足精神需要、从提升生活质量到提升生命质量、从推动消费升级到推动产业升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业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美元时,我国人均纤维消费数量和结构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万-3万美元时的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纺织服装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行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比达到99.8%。 多元生态和较低的进入门槛赋予了行业巨大的就业容纳能力和创新创业空间。 行业带动了全社会2000多万人口的就业。 行业发展直接惠及“三农”,不仅拉动了天然纤维生产,还为农村转移劳动者提供了难度适宜、前景广阔的就业岗位。 行业的发展让共同富裕的进程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纺织是中国流域经济、集群经济体现最充分的产业之一。十年来,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东中西部的产业发展势差,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供需关联,使得纺织行业成为推动区域协调与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东部地区正在形成世界级时尚策源地,一批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在产业联动和梯度转移过程中,广西、贵州、山西、江西、安徽、河南等中西部地区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新疆地区,十年间,纺织行业的发展极大改善了区域经济、人民生活。“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行业为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贡献。县乡是纺织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在2022年全国百强县,十强中8个以纺织为特色产业;43个GDP过千亿县,绝大多数都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目前,中国纺联在全国试点的纺织产业集群有210个,覆盖企业总户数超过20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万户。连接三产、衔接城乡,纺织产业集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衔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服务双循环格局,
纺织行业是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纺织行业在新发展格局中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有效应对了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变化对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行业牢牢把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契机,将扩大内需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2021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为13842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19元,同比增长14.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9%。行业积极发掘我国“世界市场”的优势与潜力。叠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推动消费空间的深入与延展。农村市场、下沉市场潜力释放,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风靡海外。叠加文化创意与产品创新,推动产品价值的形成与丰富。IP的应用、国潮兴起,虚拟偶像、时尚元宇宙创新发展。叠加生活方式与消费场景,推动品类创新的细分与融合。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大健康正成为产业延伸价值链的重要方向。
整合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从纤维原料、设计创新到生产流通、品牌运营,纺织行业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是维护全球纺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的关键力量。十年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2012年的2551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15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比重的三分之一以上,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行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从“产品走出去”向“产能走出去”“品牌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加快迈进。2012年以来,行业累计对外投资超过110亿美元,有效带动了东南亚、非洲等区域的产业发展。RCEP协定的生效为行业打造更加多元高效的贸易市场格局和产能合作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安踏、恒力、申洲、恒申、李宁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整合国际资源,构筑竞合优势。
十年来,中国纺织行业以实际行动推动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行业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广。中国纺织正稳步从“走近”过渡到“走进”世界纺织舞台中央,从主动“融入”过渡到逐步“引领”世界纺织产业发展。
四、在科技创新中,
推进传统产业向朝阳产业转变
“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来,行业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行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大幅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完善。行业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2016-2021年,纺织行业有1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成功建设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8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整体看,纺织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并跑”进入到了“跟跑、并跑、领跑”并存阶段。
一代材料,一代产业。纤维材料的突破是行业设计创新、工艺创新、装备创新、产品创新的源头和先导。材料的突破推动着产业体系的重构与升级。十年来,聚焦自主可控,高性能纤维创新飞速发展。中复神鹰牵头研发的千吨级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装备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T1000级、M40、M40J、M55J等碳纤维高端产品已具备工程化制备能力,25K大丝束碳纤维实现产业化生产。2021年我国碳纤维产销量突破两万吨,行业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吨级对位芳纶工程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高强高模对位芳纶产品实现国产化;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间位芳纶、聚苯硫醚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实现快速发展。十年来,导电智能、生态抑菌、功能保温、速干凉感、绿色循环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功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行业研发的高效低阻熔喷、纳米纤维材料和三拒一抗医用材料,大量应用于防护口罩、防护服、隔离服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科技创新重新定义着纺织行业的价值形态、市场空间和场景边界。从宇宙飞船、航天服到深海绳缆,纺织品伴随着我们迈向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的每一个脚步;从高原铁路到海底隧道,纺织品铺就锦绣坦途,支撑着经济大动脉每一公里的延伸;从一个口罩、一辆汽车到一栋建筑,纺织品融入生命保障、生态环保、生活改善的每一个领域。材料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使得万物皆可织的趋势更加明显。2021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1935万吨,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已占到全部纤维加工量的三分之一。
数字经济推动着行业要素更新、流程再造和场景延展。十年来,化纤、纺纱、印染、非织造布、针织、服装、家纺等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棉纺万锭用工由60人下降到15人;化纤智能工厂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小单快反柔性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行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活跃。2021年,行业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达到56.6,较“十三五”初期的47.8提升18.4%。
五、在文化崛起中,
构筑中国时尚影响力与话语权
历史地看,每一次国家间相对实力的调整都会带来文化中心、时尚中心的变迁。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构筑着消费市场的信心与底气;中国历史、中国文明涵养着时尚发展的底蕴与气韵;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吸引着世界范围的认同与参与。行业迎来了将文化自信转变为品牌自信、产品自信最好的时代机遇。
十年来,行业以大师、大牌、大事为重点,时尚引领力与话语权稳步提升。从汉服热、文博热到非遗热,中华传统文化正以系统化方式汇聚起价值洪流,李宁、波司登等服装品牌被认为是当前“新国潮”的发轫。行业持续挖掘不同地域文化的价值,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价值符号和时尚产品,苗绣、藏毯、潮绣等民族文化、非遗文化正焕发出越来越大的时代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强化。
从色彩、纤维、纱线到面料、服装、家纺,行业形成了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流行趋势协同研究体系和依托全产业链展会平台、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发布机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始应用于全产业链的设计开发工作。多年来,纺织服装行业持续完善品牌培育和推广体系,自主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行业创意水平、人才质量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国有超过100所本科院校、300所高职院校设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国内主要大型商业实体的服装家纺品牌约4500个,其中85%左右为自主品牌。原创潮流品牌在质量、设计、文化方面逐渐成熟。行业已经形成了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和区域品牌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优秀品牌作为时尚发展主要价值载体的地位进一步夯实。波司登连续两年入选Brand Finance“全球最具价值服饰品牌排行榜50强”,“羽绒服专家”的品牌认知持续巩固;专注茄克42年的劲霸男装,发布“高端新国货”战略,强化“中国茄克 劲霸制造”的理念;从“温暖全世界”到“绒耀新生”,鄂尔多斯品牌持续强化,位列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51位……
中国设计、中国品牌、中国平台正在赢得世界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尊重。理念即品牌,流量即品牌,生态即品牌。新经济、新平台的发展推动着传统品牌焕新与再造,助力新品牌衍生与崛起。
六、在绿色转型中,
涵养产业根基和产业未来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识。纺织行业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双碳”目标为战略导向,有序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废弃的塑料瓶,经过回收加工,变成柔软的纤维,这是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企业一年可消化125亿个废旧聚酯瓶,生产25万吨再生纤维,从而减少约50多万吨碳排放。达利丝绸文化产业园,在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统一中诠释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产业实践;太阳能光伏发电,60%的绿化面积,爱慕集团的生态工厂探索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的实践路径。
行业在节能节水、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行业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万元产值取水量累计下降11.9%,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10%。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以来共有251种绿色设计产品、91家绿色工厂、1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1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被工信部列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名单。
启动“碳管理创新2020行动”,纺织行业是中国最早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工业部门之一。发起并签署《联合国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发布《纺织行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框架方案》。启动了“30·60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鄂尔多斯、罗莱、太平鸟、劲霸、安莉芳、恒力、新乡化纤、晨风、魏桥、鲁泰、申洲等一大批领军企业和柯桥、盛泽等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加入其中。从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到创新体系、营销体系,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整体战略、全球战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维度和内涵不断拓展,开始覆盖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工厂。责任发展的绿色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纺织的标签。
往昔已展千重锦,今朝再进百尺竿。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将开启一段新的辉煌征程。知向何处,所以愈加坚定,明所从来,才能更添勇毅。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产业落地生根。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动摇。把“人民”作为产业发展的价值尺度,作为产业发展的成色底色。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充分发挥行业民生产业的作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将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坚持市场导向、开放导向,在时代的潮流中推动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纺织杂志》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狮子岭工业园光伏北路18号研发办公室C0061号
电话:13823224471 传真:
邮箱:china_ccia@163.com 网址:http://www.cotton-ccia.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